宝兴县“扩绿、兴绿、护绿并举”,以“森林四库”建设赋能县域绿色转型发展 -九游app官网

宝兴县“扩绿、兴绿、护绿并举”,以“森林四库”建设赋能县域绿色转型发展
来源: 发布时间: 浏览次数:
【字体: 】

宝兴县森林资源富集,现有林(草)地438.98万亩,森林覆盖率71.39%,森林蓄积3340万立方米。近年来,宝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森林是水库、钱库、粮库、碳库”等重要论述精神,全面巩固提升“森林四库”功能,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同时,推动县域经济绿色转型,成功创建为“四川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”“四川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”“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”“四川省县域生态旅游目的地”“四川省林草碳汇工作试点县”“中国森林粮库名县”等,实现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相统一。

(一)“蓄水于山”,建设生态文明的“森林水库”

天然林保护工程扎实开展。采用封山育林、森林抚育、退化林修复、自然恢复、人工促进等形式,常态化管护林地面积353万亩,纳入天然林停伐管护69万亩,兑现生态效益补偿等1000余万元。

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。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损毁、水土流失坡地等植被恢复,投入资金9.46亿元、实施生态修复项目36个,投入1.58亿元,修复林(草)地9.79万亩。投资1.16亿元、修复大熊猫国家公园(雅安宝兴片区)历史遗留废弃矿山,建成矿山生态公园400亩。

国家储备林建设有序实施。启动总投资9.57亿元的国家储备林建设,营造林11.67万亩,完成中幼林抚育1.88万亩、人工造林2000亩,力争到2030年,林(草)地面积稳定在430万亩以上,水源涵养能力比2023年提升15%以上,

(二)“藏粮于林”,建设稳定可靠的“森林粮库”

培植立体种植。抓实道地中药材产业,建成三木药材和林下药材两个“十万亩”中药材基地,积极发展宝兴枇杷、宝兴山药、高山生态(有机)茶、高山有机食用菌等果蔬产业。目前,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4.8万亩,中药材年产量1.75万吨、年产值4.96亿元,果蔬产业种植面积达5.38万亩,总产值约6.2亿元。

发展林下养殖。因地制宜发展林下藏香猪、牦牛等特色养殖,全力打造国家级、省级有机畜牧示范区。截至目前,认证有机牦牛1.3万头,年产值约1.1亿元;“宝兴藏香猪”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,年出栏3万头,年产值约1亿元。

衍生林中采摘。依托丰富森林资源,大力发展以笋用竹、鹿耳韭、山油菜、蕨菜等为主的森林蔬菜采摘产业。目前,建成“十万亩”森林蔬菜采摘基地1个,2024年全县森林蔬菜产量1700吨、产值2000余万元。力争2030年,年产林粮达到10万吨,林业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亿元。

(三)“摇钱于树”,建设生态富民的“森林钱库”

森林产品能“卖钱”。大力实施“生态共富”工程,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,有效增加森林生态产品产出,让森林成为群众的“摇钱树”。突出木材、森林药材、林下经济、森林果蔬等物质产品生产,扩大高质量森林物质产品有效供给。

森林文化能“变钱”。利用丰富森林景观资源,大力发展“森林 ”旅游新业态,开展自然教育和森林康养旅游,积极举办“大熊猫国际文化周”“红叶节”等熊猫主题节会活动,加快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溯源旅游目的地。2024年1-5月累计接待游客110余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亿元。

森林保护能“换钱”。积极向上争取公益林、天然林禁伐管护补助等,2023年发放生态效益补偿、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等1300余万元,惠及群众近2万余人次。创新“生态银行”试点,首期(生态林场)纳入2011户农户,实现户均年增收8300元。

(四)“固碳于木”,建设固碳增汇的“森林碳库”

稳定森林基础碳库。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“3060”目标,加快构建森林碳汇经营管理、技术监测和交易服务体系,促进森林碳储量可持续增长。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和核心区、公益林,禁止一切产业经营活动,稳定固碳能力。全县森林面积稳定在330万亩以上,年固碳量约660万吨。

修复森林退化碳库。对退化林、过熟林实施更替改造、择伐补植、抚育改造等措施,促进森林碳库空间的有效扩充。近年来新增碳汇林2.4万亩,力争到2030年产生碳汇量达700万吨,全面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。

实现“森林碳库”价值。先行先试2.5万亩新造林“vcs”碳汇开发,推动4.2万亩新造林ccer碳汇开发,启动2.4万亩森林修复“碳普惠”开发,拟签约交易500万元的vcs(熊猫碳汇),是全省唯一同时开展国际标准、国家标准和省级标准三类方法学碳汇开发的试点县。


微信
微博
"));
网站地图